SYSTEM ACTIVITIES
作者:蔡健 发布时间:2025-04-07 阅读量:215
为落实好农业农村部有关任务部署,2025年4月2日至4月3日,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多个岗站联合赴湖南省开展木薯种植及加工品产业化建设调研。本次调研由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科学家李开绵领衔,白沙综合试验站团队、长沙综合试验站团队、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岗团队、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团队、生产管理机械化岗团队和产业经济岗团队等专家参与调研。
4月2日,专家团队首先考察了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深入了解木薯加工产品对外出口贸易情况。据了解,木薯加工产品种类丰富,包括木薯米、木薯粉等可食用加工品,其具有营养价值高、价格适中和高能低脂等特点,深受非洲消费者喜爱,成为中非贸易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专家团队参观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
随后,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科学家李开绵教授带领专家团队一行前往湖南省龙在天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团队与刘昌勋董事长及其企业高管进行座谈,深入了解木薯米生产过程并进行相关技术交流。据悉,该企业拥有全球首条木薯米生产线,成功开发以木薯全粉为原料的木薯米,使木薯由直接食用转变为风味更好、营养更佳、耐运输和保存的真正“粮食”,该产品在中非经贸活动亮相后受到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科特迪瓦、刚果(金)等多个非洲国家政府高层的高度关注,在非洲地区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座谈会中,刘昌勋董事长首先介绍了木薯米的发展历程、品牌打造和未来规划,并对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接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任贵兴教授做了题为《木薯粉功能人造米和螺旋挤压面开发与应用》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基于当前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背景,木薯人造米和挤压面条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经济价值,他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提出多项具有可行性的技术方案。最后,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科学家李开绵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强调,目前木薯米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出口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农产品有着重要意义,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在湖南省龙在天食品有限公司调研与座谈
专家团队在木薯米临空生产基地合照
4月3日,专家团队前往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祥云村进行座谈交流与木薯种植示范基地揭牌。座谈会由祥云村第一驻村书记、益阳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林清政主持。会上,祥云村村支书详细介绍了祥云村的木薯发展情况;据悉,该村通过将耕地全部收归村集体统一流转的方式,与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形成有效对接,大力推动木薯产业发展,探索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木薯种植模式。他表示,未来该村将以机械化、病虫害防治和深度挖掘市场为发展方向,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借助“农业+科技”的模式发展木薯产业与乡村旅游,描绘祥云村发展新画卷。接着,湖南省龙在天食品有限公司刘昌勋董事长作企业代表发言,他表示,民营企业应该肩负社会责任,积极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所木薯中心主任欧文军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将大力支持祥云村发展,构筑专家智库,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
在祥云村进行座谈交流
随后,专家团队一行参加祥云村木薯种植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并前往当地加工企业进行指导,专家团队与当地村干部、加工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相关技术交流,为木薯种植虫害防治、增产增收和全产业链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与揭幕仪式与调研加工企业
最后,专家团队前往益阳市赫山区乡村振兴学院进行考察调研。据悉,该学院以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为宗旨,以复制推广“赫山模式”为导向,主要承接各类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干部培训。在调研考察过程中,专家团队深入了解了赫山区的乡村振兴模式,该区通过党建引领,盘活各类农村生产要素,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赫山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专家团队参观调研赫山区乡村振兴学院
国际三薯秘书长郝振男、广东省农产品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史卫飞,桂林旅游学院、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相关师生一同参与了此次调研工作。
图文来源:产业经济岗 蔡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