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 ACTIVITIES
作者:余厚美 王红刚 发布时间:2025-04-14 阅读量:151
2025年4月10日至11日,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振文研究员率领由产业经济岗、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木薯产品加工岗、辣木栽培模式岗、辣木产品加工岗、西双版纳综合试验站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团队,先后赴云南红河县红河谷辣木产业有限公司和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开展辣木产业专题调研,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辣木产业高质量发展。
红河谷考察:共谋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径
4月10日,专家组首站来到红河谷辣木产业有限公司万年青基地。公司董事长熊莉娟向专家团队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和全产业链建设成果。作为红河谷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标杆企业,该公司已形成集健康食品、药用研发于一体的产业模式,获得专家组高度评价。
座谈会上,专家团队为企业发展精准把脉:辣木产品加工岗宋爽老师承诺提供加工技术优化支持;产业经济岗谭砚文教授建议引入资本突破技术瓶颈;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陈银华教授提议运用新媒体提升产品认知度;栽培模式岗张祖兵研究员强调要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西双版纳综合试验站李海泉站长表示将通过专家工作站提供持续技术支持。
首席科学家张振文总结提出三点发展建议:强化规范管理、深化技术合作、凸显社会责任。他特别指出,可引入减压贮藏技术延长辣木嫩叶保鲜期,这一建议在次日调研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热科所调研: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4月11日,专家组转赴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辣木基地,重点考察种质资源圃和辣木叶利用试验示范区。该所成功选育的低致泻性辣木新品种,解决了辣木叶食用安全性的关键技术难题。
针对辣木叶鲜食化存在的贮藏期短、易落叶等问题,张振文首席再次强调减压贮藏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创新性提出独立包装解决方案。产业经济岗、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专家还分别就辣木市场化路径和病虫草害防控提出了专业建议;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李海泉副所长表示将加快技术集成示范。
科技赋能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此次系列调研凸显三大亮点:一是建立了“企业+科研单位+产业体系”协同创新机制;二是为破解辣木叶致腹泻、保鲜难等关键技术瓶颈提供了新方案;三是探索出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专家团队提出的减压贮藏技术在两处调研中均被列为重点推广技术,展现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显著成效。
辣木作为被誉为“奇迹之树”的热带作物,其产业化发展对边疆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科研力量的持续注入,云南辣木产业正朝着标准化、高值化方向快速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云南经验”。
生产车间交流
座谈会现场
专家指导建议
基地参观交流
图文来源:木薯产品加工岗 余厚美、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岗 王红刚